每经记者 刘曦 每经编辑 孙磊 目前,随着高通、英特尔、联发科、AMD等国际巨头的激烈角逐,以及国产芯片厂商的快速崛起,智能座舱SoC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国内,众多企业已经推出了舱驾融合、舱泊一体的解决方案。例如,芯擎科技的“龍鹰一号”单芯片“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已经实现了量产上车;黑芝麻智能则与斑马智行在跨域融合上达成合作,共同推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集成至单一芯片,以实现“舱驾一体”。 尽管跨领融合带来了诸多优势,但其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智驾域和座舱域对芯片的性能、功耗、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在一颗芯片上同时满足这些差异化需求,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与此同时,高端车企品牌对差异化座舱UI的需求较高,而单芯片解决方案通常提供标准化的配置,这可能会导致灵活性下降的问题。 对此,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日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舱驾融合的实现方式因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而异。低阶舱驾融合可通过单芯片集成座舱和智驾功能,但高阶全场景城市NOA功能通常需多芯片支持,中阶高速NOA功能则根据车企需求,可能采用单芯片或多芯片方案。” ![]()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曦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