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森瑞斯生物科技与某全球医药化工巨头达成长期供货协议,将为其提供医药级全生物合成角鲨烯产品。中国合成生物企业首次进入国际顶级药企核心原料供应链,这不仅是企业个体实力的体现,更是深圳通过基金赋能、生态构建抢占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缩影,标志着深圳在生物制造领域实现全球化突破。 当前,深圳正以“全链条政策+产业基金”模式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高地。截至2025年4月,光明区已集聚合成生物企业123家,总估值近400亿元。依托15亿元市级合成生物产业基金和光明区合成生物产业生态,深圳在菌种设计、中试放大等关键环节形成技术闭环,森瑞斯等企业突破国际顶级药企供应链,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推动“深圳标准”向全球输出。 01 解码生命密码 智创未来产业 2024年,深圳发布“20+8”产业集群2.0版本,合成生物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提出5至10年内产业规模实现倍数级增长。 为什么是合成生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显示,合成生物制造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15%-80%,原材料消耗35%-75%,与石油化工相比更为安全、低碳、节能环保,更利于可持续性发展。此外,合成生物还可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的进口依赖,对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合成生物学就像是破解生命的源代码。”森瑞斯联合创始人罗小舟博士形象地比喻道。作为一家致力于通过AI、自动化技术与合成生物实现深度融合的企业,森瑞斯在合成生物学研发创新性及产业化落地可行性两个维度砥砺前行,其开发的生物合成角鲨烯更成为全球首个进入国际药企产业链的商业化案例。 针对合成生物学领域普遍存在的“试错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痛点,森瑞斯创造性地开发出“AI算法高效筛选有益突变+自动化平台‘7×24小时’循环实验”的技术组合。以酶的改造为例,为了找到有益突变,传统研发至少需要数月至数年时间开展数十万次人工的随机突变筛选实验,而借助AI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缩小有益突变的可能范围,加上自动化平台循环实验,实现研发效率超越传统指数级的提升。基于AI、自动化与合成生物结合的技术突破,直接推动了角鲨烯生产工艺的革命性变革——利用酿酒酵母改造工艺方法,结合内部合成生物元件库,在不到3年时间内将角鲨烯生物制造工艺提升到可商业化的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更帮助森瑞斯成功拿下与全球领先医药科技公司的合作。 此外,森瑞斯已与深圳先进院、暨南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等高校签订了联合研发协议、建立联合研发中心,由科研机构作为原创技术策源地,搭建起从0到1的合成通路。 选择深圳创业,我们看重的不仅是‘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更是这里独特的‘双栖’创新生态。 罗小舟表示,在深圳,创业者常常既是科学家,又是企业家,这样的“双栖”身份让企业既能链接科研资源,又能紧贴市场需求,科学家思维和市场化思维得以相互碰撞,从而实现原创技术的改进提升与产业化验证突破的良性循环。 02 专项基金构建全产业生态链 深创投参与了森瑞斯天使轮融资并连续加持。此后,多家下游产业方加投更彰显市场信心。“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生物制造的产品可以覆盖70%化学制造的产品,我国合成生物产业正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有助于构建高效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体系。”深创投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只政策性综合型合成生物基金、第一批“20+8”产业基金,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通过层层遴选花落深创投,总规模15亿元,出资方包括市区各级引导基金及深创投。该基金重点布局合成生物产业链及相关拓展应用,从去年9月正式进入投资期至今,已决策出资企业近10家,涵盖AI蛋白质设计、合成生物数据平台、生物基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覆盖上游工具及技术支持、中游产品研发、下游应用落地的完整产业链条。 “产业链布局整合是产业发展初期必经之路,基金投资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深创投相关负责人补充道。举例来说,已投项目某科技企业拥有多项全球首创的从0到1突破性技术,致力于推动将最前沿的AI蛋白质研究和设计成果转化为工业级产品,目前大批合成生物企业会涉及到功能蛋白的设计与表达,该项目作为合成生物学上游基础可为产业链赋能助力。 接下来,基金将继续发挥‘资本纽带’作用,推动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向‘基础研究国际化、技术转化高效化、产业生态集群化’迈进。 深创投相关负责人如是说。当前,合成生物基金正着力与深圳、全国乃至全球各地顶尖科研机构进行战略合作,针对性孵化团队项目,搭建“发掘-培育-转化”体系,强化科研-产业-资本多元化交流合作模式,持续加强合成生物领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化、构建产业生态闭环,促进产业转化平台的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资金赋能方面,深圳首创的“揭榜挂帅”科研资助模式,让森瑞斯等企业能够直接参与核心技术攻关,近三年已获得数项科技重大专项支持。 03 合成生物产业的“深圳方案” 当前,深圳合成生物产业已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深圳拥有全国首个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国首个合成生物学院等“七个全国首个”创新平台。光明区还首创“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科研层与孵化层垂直联动),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推广的“深圳经验”。 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本引擎,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与产业已形成“资本赋能创新、产业反哺生态”的深度协同关系,通过与光明科学城的科研基础设施以及“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深度联动,推动实验室成果向中试、量产跃迁,同时通过投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构建“技术突破-场景应用-产业集聚”的闭环生态,助力深圳形成覆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产业链竞争力,成为全国合成生物产业创新策源与商业化落地的标杆。随着合成生物产业风口的到来,深圳将以技术创新重塑全球高端原料供应链格局,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深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