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恒:31省份对外贸易的七个特征

2025-4-24 11:57| 发布者: 互联网| 查看: 96| 评论: 0|来自: 第一财经

摘要: 2020年以来,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上升,中国外贸呈现量稳质升的良好发展势头。东部省份充分发挥开放前沿优势,“新三样”等高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打造出口竞争新优势;受益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和西部陆海新通道 ...

2020年以来,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上升,中国外贸呈现量稳质升的良好发展势头。东部省份充分发挥开放前沿优势,“新三样”等高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打造出口竞争新优势;受益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构建,中西部省份外贸快速发展,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规模持续提升,中国出口市场不断扩大,这是全球国际分工以及中国竞争力增强的结果。

然而,美国特朗普发起全球关税战,严重破坏全球经贸格局,也将对中国经济和进出口产生较大影响。除了从全国整体维度分析外,还要更具体地分析中国各省份的对外贸易格局与特征,这是各省份应对关税战冲击的基础。

第一,从外贸规模看,东部地区进出口规模较大,广东、浙江、江苏出口之和超过半壁江山,广东、北京、上海进口规模排前三。

出口金额方面,东部地区受益于竞争力和地理位置,出口规模持续靠前。2024年,我国前六个出口大省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福建,出口金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远高于其他省份;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出口金额分别达8280、5489、5134亿美元,三个省份合计占全国出口金额的52.8%。从出口金额/GDP看,2024年浙江、广东、上海出口依存度最高,分别达到43.3%、41.6%和33.7%。浙江跨境电商较为活跃,是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重要出口地;广东依托全球电子制造中心,出口机电产品规模较高;上海作为高端制造业枢纽,进口核心零部件加工后再出口。

进口金额方面,出口大省的进口规模排名同样靠前,进口能源品、消费品等丰富了国内生产供给。2024年,广东、北京进口金额分别达4526、4220亿美元,分列全国前两位;其中广东进口电子元件、机械设备零部件为主,北京进口矿物燃料、奢侈品较多。北京作为央企总部和金融中心,石油等矿物燃料的进口贸易数据多归集于此,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同时,作为高消费城市和奢侈品交易枢纽,黄金等高端商品的进口需求旺盛。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进口金额均超过1000亿美元。从进口金额/GDP看,2024年上海、天津、广东进口依存度最高,分别达到45.5%、23.4%和22.7%。其中,上海进口依存度显著高于其他省份,源于我国芯片与高端设备主要通过上海口岸,以及外高桥保税区中奢侈品、医药品等商品进口规模较大。

第二,从贸易差额看,广东、浙江、江苏三个东部出口大省对我国贸易顺差的贡献突出,合计占全国的97.9%;逆差较大的省份主要是北京、上海。2024年,全国有21省份进出口为顺差;其中广东、浙江、江苏的贸易顺差规模最大,贸易顺差合计占全国97.9%;北京、上海、黑龙江等10个省份为逆差。

第三,从外贸依存度看,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大省外贸依存度较高,受到外需影响较大。从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GDP)看,全国前九名被中东部省份包揽。2024年,上海、北京外贸依存度超过70%,排名前两位;经济大省中,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外贸依存度分别达64.3%、58.4%、41.0%、34.4%、34.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5%),外贸依存度较高的省份受外需影响较大。从城市来看,2024年,全国有8个地级市(副省级城市)外贸依存度超过100%,分别是崇左、舟山、儋州、金华、深圳、东莞、防城港、厦门。

第四,从出口区域看,中东部省份对美欧发达市场的出口份额较高,西部省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份额较高。2024年,美国是广东、江苏、河南、山西4个省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而随着中欧班列稳定开行、运输效率不断提升,欧盟已经成为浙江、上海、安徽等8个省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时,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从各省份出口结构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份额排名靠前的都是西部省份,2024年,新疆、青海、广西出口金额分别有91.2%、81.3%、80.9%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

第五,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是多数省份的主要出口产品,江苏、广东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及占比较高,浙江、福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超过四分之一。2024年,机电产品出口约占全国出口的59.4%。分省份看,重庆、陕西的机电产品占全省(直辖市)出口金额的份额超80%,位居全国前两位;经济大省中,四川、江苏、上海、广东、河南机电产品出口份额分别达74.9%、68.7%、68.1%、65.6%、63.6%,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的笔记本电脑、四川的平板电脑、河南的智能手机出口金额全国领先。新商品方面,以电动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为代表的产品出口需求旺盛,是稳外贸的重要抓手。2024年,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新三样”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99.4%、77.6%、45.3%、21.6%;近年来青海的光伏产品、陕西的电动汽车、福建的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快速增长,上述三省2024年“新三样”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金额的份额分别达18.2%、13.7%、10.3%。传统商品方面,浙江、福建、山东等省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具备比较优势。2024年,浙江、福建、山东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金额的份额分别达30.4%、27.3%、18.7%;浙江和山东纺织服装出口分别占全省出口的16.8%和10.2%。

第六,从企业性质看,多数经济大省民企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上海、四川、陕西的外资企业占比超过一半。

全国层面,民营企业占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2024年,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24.33万亿元,增长8.8%,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提升至55.5%。省份层面,多数省份民企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超过一半。西藏、新疆外贸规模体量较小,民企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90%。主要经济大省民营企业占比超过一半,浙江、湖南、山东、河南、广东、福建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分别高达80.8%、77.7%、75.0%、70.5%、64.6%、59.9%。

从外企看,得益于新时代对外开放政策,四川、陕西外资企业对进出口的贡献较高。2024年,江苏、四川、陕西、上海外企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排名靠前,分别达46.6%、51.3%、54.1%、55.7%。江苏、上海保持外资大省地位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位居全国前两位。四川近年来借助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的契机,四川吸引外资规模连续6年居中西部地区第一,西门子等外资企业入驻提高了四川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力。陕西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出口优势,吸引美光科技、三星、采埃孚等跨国公司加大在陕投资力度,外企对外贸的拉动作用明显。

从国企看,国企进出口占比较高的省份,能源、医药、化工等产业外贸优势明显。2024年,北京、黑龙江、甘肃国有企业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一半,分别达71.7%、61.2%、54.8%。北京地区主要是中央石化企业进出口规模较大;甘肃医药集团、甘肃科技集团等国有企业出口化工材料、中医药产品较多。

第七,从贸易方式看,浙江、山东一般贸易占比较高,江苏、广东、福建、四川、河南等省份加工贸易占比较高。近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升至64.2%,反映出我国外贸自主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而加工贸易占比下降至18.0%,这是现实的也是自然的。随着外贸新业态高速发展,贸易方式不断丰富,保税物流贸易进出口占比提升至14.2%、边境贸易及其他方式占比3.6%。

分省份看,浙江、山东的一般贸易占比普遍较高,分别达77.8%、64.8%;而广东、江苏一般贸易占比低于60%,与当地外资企业较多,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金额较高有关。福建、河南、四川、重庆、山西、陕西较为依赖加工贸易,2024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占比均超过1/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面临国际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影响。青海、黑龙江等省份外贸以国内企业为主、外资企业较少,一般贸易进出口金额占比超过80%。

上海、广东等省份保税贸易加快发展,新疆、广西等西部省份边境贸易持续扩容。特别是综合保税区数量增加,发展保税物流和跨境电商成为外贸新的增长点。

(作者系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