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韩江正闭关写新作,早年短篇集中译本日前出版

2025-4-25 11:34| 发布者: 互联网| 查看: 1| 评论: 0|来自: 第一财经

摘要: 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里,有相当一部分,得奖前后的作品风格会有不小的变化。作为比较年轻的诺奖得主,最近正在闭关创作的韩江将会拿出怎样的新作,令读者们很是期待。而在此以前,不妨先关注一下她获奖之后在中国出版 ...

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里,有相当一部分,得奖前后的作品风格会有不小的变化。作为比较年轻的诺奖得主,最近正在闭关创作的韩江将会拿出怎样的新作,令读者们很是期待。而在此以前,不妨先关注一下她获奖之后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黑夜的狂欢》。

今年正好是《黑夜的狂欢》在韩国出版30年,磨铁在韩江获奖前就签下了这本书,而中译本也是它在全球出版的第一个译本。特约策划、磨铁西瓜糖工作室负责人魏凡说,这本短篇小说集是韩江的出道作,很能体现韩江早期的创作风格——关心社会底层,关注现代都市生活中易感到疲倦、缺乏归属感的人群。

《黑夜的狂欢》由6篇小说组成,包括《丽水之爱》《黑夜的狂欢》《夜行列车》《疾奔》《金达莱山脊线》和《红锚》。这几篇小说都以较少的人物,展现身处流动中的现代人,在面对不安的处境时如何安放生活。火车、地铁、大巴、渡轮等元素,时而带着不安定感,时而以回归故土的线索,反复出现在几篇小说中。

韩江

韩江年幼时也经历过迁徙,1970年她出生于韩国光州,1979年随父母搬到首尔生活。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说《光与线》中,韩江回忆自己8岁时得知将搬家后,把写在纸片、笔记本、作业本边缘和日记间隙等处的零散诗句,整理装订成一本书。今年初,她偶然在旧物中发现了这本儿时的“作品集”,感触良多。她说自己从儿时起就通过写作,去更多地感受爱和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

《黑夜的狂欢》中的《红锚》,是韩江大学毕业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为她赢得了首尔新闻春季文学大赏,使她一跃成为当时韩国文坛值得关注的青年作家。小说讲述了一对患有身心疾病的兄妹之间的微妙冲突。

《丽水之爱》中的丽水,与中国浙江省的丽水市恰好同名,实际上是韩国全罗南道的一座海滨城市。小说主人公最终坐火车抵达了丽水,那里是曾与她合租、对她十分关爱的室友的家乡。在一部韩国电视纪录片中,年轻时的韩江带着读者们一起重游丽水。当时,无论在文字中还是在纪录片的讲述里,韩江都已经展露出对当代人内心感受的强烈关注。正如她在获奖后接受的一次媒体采访中所说,她把创作每一部小说的过程都视为一次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每写完一部,自己就发生一些变化。因此,现在的她与年轻时已非常不同。

魏凡认为,与《不做告别》等韩江后来发表的长篇小说相比,《黑夜的狂欢》里的几部作品显得相对稚嫩,比如会用几种固定的表达。但从了解作者自身写作历程的维度上看,这种稚嫩的存在也是珍贵的起步。“我们签下了韩江几乎全部的作品。在她获得诺奖之后,我们把这本书推出来,想让读者能够更系统地了解韩江。”魏凡说。

2013年,重庆出版社·文通天下引进了韩江的代表作《素食者》,以《素食主义者》的书名中译出版。201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在“韩国当代文学精品系列”丛书中,收入了韩江的小说集《植物妻子》。

这两本书出版之后,国内关注韩江的读者开始慢慢增多,对韩国文学的整体关注也逐渐在积累,直到“诺奖效应”突然降临。“在韩江获奖之前,我们已经签下了她的9本书,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和诗集,其中6本在她获奖之前出版。她的书在我国卖得挺好。”魏凡表示,韩江获奖后知名度和声誉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她的书与其他纯文学作品相比,销量达到了很高的量级,可能是近十年诺奖得主里在中国市场卖得最好的。

在魏凡看来,韩江作品的火,既有社会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有韩国文学在国内出版越来越多的积极影响。他提到,上一版《素食主义者》出版的时候,国内市场对韩国文学还没什么感

觉,甚至存在一定偏见。但近几年,随着赵南柱的小说《82年的金智英》2019年在中国上市并成为爆款,一批韩国作家的作品进入了大众视野,人们对韩国文学的理解逐渐加深。

“韩江写的确实是比较有东亚特色的故事,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现在书的制作和营销方向上,跟之前相比也不太一样了。”魏凡提到,上一版《素食主义者》的封面上有一句广告语“直接呈现精神障碍者的感官世界”,但现在来看,韩江关注的重点是普通人的生活,“她想的是,普通人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由此,从策划、出版到设计和推广,都会产生变化。

2020年,磨铁签下了《素食者》。当时,国内出版业的女性主义风潮已在兴起,《素食者》与这波新文化潮流比较搭。此后,磨铁分三四批陆续签下韩江的其他作品,从主要关注她的

单部作品,切换到了关注作家整体创作的维度,能全面反映韩江风格的各类作品先后被引进,比如《白》,是诗体小说的结构,2022年上市;2023年,则出版了她的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随后上市的是两本长篇小说《失语者》和《不做告别》,都属于韩江文学世界中的“硬菜”。

根据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风格,响应读者、网友的兴趣,磨铁西瓜糖工作室运营小红书账号“韩江编辑部”,陆续介绍韩江的最新动态、创作历程和一些周边资讯。比如,他们介绍了韩江2007年出版散文集《静静吟唱的歌》时,随书发行的一张专辑。专辑中的十首歌曲,由韩江亲自创作和演唱,歌词和旋律由韩江创作,再由专业音乐工作者合作完成配器、编曲。“歌手韩江”声音纤细,声线有些像中国台湾创作歌手黄小桢。

“韩江编辑部”还透露,4月23日韩国国内的书店将开始发售韩江获诺奖后的首部作品《光与线》。新书有172页,由文知出版社出版,收录同名诺奖演讲《光与线》、未发表诗歌和散

文、花园日记等十余篇作品。

而众多读者期待的韩江另一部代表作《少年来了》,磨铁也已签下版权,并一直在争取邀请她来中国与读者见面。

《黑夜的狂欢》

[韩]韩江 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磨铁西瓜糖2025年2月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