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在沪举行的2025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乎者赢,先人一步——可持续跃迁的全球经验与本土策略” 主题论坛上,第一财经联合Future Vision发布《中国企业ESG评级跃迁报告》(下称《报告》)。《报告》首次从全球企业2024年在MSCI ESG评级的变动情况入手,为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框架,助力企业的ESG评级实现跨越式提升。 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可持续战略总监周旭峰对《报告》的核心发现和实施建议进行了解读。他引用《报告》研究认为,中国企业最近几年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就有目共睹;在MSCI ESG评级体系当中,中国企业也正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崛起。 对于“跃迁”,周旭峰认为其有两层含义:第一,中国ESG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第二,不是线性或匀速前进,有一定跳跃性与不确定性。个体差异较大,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报告》得出了三个重要结论:第一,在过去十年当中,很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已经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ESG评级提升当中获得了新的竞争力和增长。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在于从社会问题入手,寻找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并且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增长找到新领域和空间。这并非只是完成任务的指标性工作。第三,新时代企业的战略范式本质发生了重要变化。企业要从原来纯粹的或部分的价值分配者,转变为价值的创造者。这也是重建商业文明的底层逻辑之一。 周旭峰还根据《报告》解读了中国企业ESG评级跃迁的四大表现: 第一,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水平几乎在所有行业上快速赶超。去年一年,在MSCI 的ESG评级当中提升2级甚至3级的ESG企业当中,中国企业占了一半以上。 第二,中国金融、非必需消费品(含汽车行业)、公用事业、通信服务、信息技术等行业的改善率均超全球平均水平,显示这些行业的中国企业全球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快速提升,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第三,中国企业的失分项,是在公司治理、公司行为两个关键议题上。同时,这也是有巨大提升潜力的地方。 第四,ESG评级提升优异的企业,基本上普遍在进行可持续发展和ESG赋能商业的探索,而且部分具备解决方案输出能力的企业已成功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尤其是中国头部企业已在构筑ESG护城河。 此外,中国企业具备巨大的提升潜力。周旭峰举例道,对于去年全球MSCI中企业的ESG表现,《报告》抽样了2497家企业,占所有全球参与评级企业的1/4。涉及11个一级行业和65个子行业,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基本涵盖了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其中,中国尤其是内地企业居于评级中间部分,基本已接近全球平均水平;不过,在领导者级别的企业,低于全球标准;在相对后置的企业,也略高于全球标准。这为下一步中国企业的发展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纵观全局,首先,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评级跃升明显。 亚洲各个经济体的评级改善表现非常强劲,中国、韩国、阿联酋的企业评级提升比例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评级调降的比例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观察细分数据,2024年约69%的企业在ESG评级当中基本保持不变,9.5%的企业评级发生了调降,21.5%的企业调升。升级企业中,中国占了近1/4,这一指数上排名全球第一。按照ESG的净改善率等维度,中国和美国在很多指标上已相当接近。 一些行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具备了比较强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比如非必需消费品、金融、医疗保健行业。《报告》分析认为,国家战略支持,内需市场提供试错和规模化空间,产业链全链条的自主可控,以及技术创新等,都是企业实现快速跃迁式发展的原因。 其次,中国企业已变成了强劲的追赶者,在落后和中间的这两个级别上,基数非常庞大,这为更多中国企业进入到领导者前沿的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行业分析角度,MSCI对于整个评级的议题也在不停地调整。因此,《报告》提供了八个问题作为思考工具,可以和企业自身ESG评级现状形成对应,帮助企业提升评级。建议企业在目标策略、精准披露、行动优化、保持沟通等四个方面入手,最后形成长期的风险规避和维持。 “相信伴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和ESG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中国企业全球可持续竞争力将不断增强。我们将见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站上行业领先者的位置。”周旭峰总结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