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张益铭 4月25日,为从严规范万能险经营行为,引导人身保险进一步回归保障本源,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万能型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随着市场利率的下行,保险行业普遍转向浮动利率的分红、万能型产品,降低负债成本的刚性,以应对潜在的利差损风险。但随之而来也加剧了万能险产品的不合理条款设计、不规范销售运作、不稳健资金运用等现象,体现为保单期限较短,保障功能较弱,适当性销售不到位,账户管理不规范,资产负债管理缺位,投资及分红结算激进等。”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认为,此次发布的《通知》正是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从产品管理、账户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销售行为管理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并设定了明确的整改时间安排。 据悉,《通知》实行新老划断。充分考虑市场影响,对不符合《通知》要求的存量业务,给予一年的过渡期,保障人身险市场平稳运行。为防范增量风险,要求过渡期内新审批或备案的产品须符合《通知》规定。 当前有部分万能险业务仍存在问题万能险是指同时包含保障和投资两大功能的新型寿险产品。客户的保费在扣除一定费用后进入万能账户,并通过在保单账户价值中扣取风险保险费来提供相应的保障,剩余的保单账户价值按照结算利率增值。 近年来,在强监管约束下,万能险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消费者投诉较少,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万能险是保险市场上一类非常重要的新型寿险产品,因其保费可调、期限可调、保额可调等灵活性而深受部分消费者青睐。”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指出,但当前市场上的万能险产品存在保障功能有待强化、账户运作不规范、少数万能险资金运用较为激进等问题。为从严监管万能险,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通知》,其目的在于从制度上有针对性地治理万能险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万能险持续健康发展。 《通知》规定,保险公司为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保障客户长期利益,可以对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设置保证期间,保证期满以后可以合理调整最低保证利率。保险公司在销售此类产品时应当向客户充分提示风险,在调整最低保证利率时应当及时告知调整原因并做好客户服务。如合同约定可以追加保费,应当在产品条款中明确追加保费的条件。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万能险保证利率经历过多次下调。据了解,在2015年以前,很多万能险保底利率能达到3%乃至3.5%;自2023年8月1日起,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下调为2%;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下调为1.5%,并建立了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而部分存量万能险产品的最低保证利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一些险企存在利差损风险隐患。 对不符合要求的存量业务,给予一年的过渡期王国军还表示,《通知》规范产品发展,对期缴万能险适当提高基本保险费上限,鼓励发展长期万能险,进一步提升风险保障水平,引导保险公司拉长万能险保障期限。如禁止开发五年期以下(不含五年)的万能险,鼓励通过合理调整退保费用、保单持续奖金等产品设计要素延长保单实际存续期限。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负责人介绍称,强化账户管理,一方面,从账户设立到注销,全流程规范;另一方面,重点规范账户结算,要求公司根据账户真实投资情况合理审慎地确定万能险结算利率。建立结算利率平滑机制,同时严格规范特别储备的使用。根据《通知》要求,当按月度结算的万能险账户,连续三个月年化投资收益率均低于年化结算利率,且特别储备不足时,本期结算利率不得高于最低保证利率与本期年化投资收益率的较高者。 在强化资金运用监管方面,强化集中度监管,对万能险资金投资单一股权投资基金、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等的比例,从严设置上限。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禁止通过多层嵌套、通道业务等方式开展不当关联交易。强化非标投资监管,对万能险资金投资非标不动产和非标金融产品的比例,从严设置上限。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通过强化万能险资金运用监管,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控制资金运用集中度和关联交易,加强现金流匹配管理,密切监控相关风险敞口,可以有效防范和管控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周瑾表示,《通知》里针对万能险开发适用的产品和保险期限、最低保证利率的保证期设置、最低保证利率的下调弹性、万能账户的盈余分配及特储使用规则、万能险资金运用的限制和流动性的要求等,都做了具体的界定,目的是降低刚性负债成本,减少投资冲动,管好流动性风险,并确保盈余分配和公平合理,从而更好实现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降低利差损风险。 此外,《通知》强化销售管理要求。如制定销售“负面清单”,列举保险公司销售万能险不得存在的六类行为,禁止保险公司通过为万能险提供间接或隐性担保、变相缩短产品实际存续期限等方式,异化万能险产品属性。《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已经开展的万能险业务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原则上应当于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整改。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