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深度变革期间,不仅车企面临一场大洗牌,整个汽车产业链和价值链也在悄然发生着巨变。 传统燃油车时代,欧美日凭借着强大的零部件优势,持续引领汽车产业的发展,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反观我国汽车工业及零部件产业的起步发展相对较晚,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关键零部件领域,处处“受制于人”。但随着汽车进入电动化时代,电池、电机、电控取代传统汽车三大件,成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这也让中国汽车工业迎来“换道超车”的机会。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国内汽车产业链的强势崛起,涌现出一批行业内具有领先优势的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较为典型的如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均胜电子(600699)等,分别在全球汽车产业链某一环节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 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单个领域深耕不同,均胜电子则是走出了一条汽车安全与汽车电子两翼齐飞的道路。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持续投入,也使得均胜电子在坐稳全球汽车安全top2宝座的同时,能在汽车智能化供应链上也占据技术及量产的领先优势。 国内汽车零部件巨头加码全球市场 在新能源智能汽车时代,随着中国零部件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不断上升,国内正形成一条面向“双循环”的供应链,也就是一方面满足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已经开始走向全球。 虽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整车企业没有大范围走出去,但中国汽车供应链也还是在部分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龙头公司。在《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的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中,宁德时代、均胜电子等13家企业上榜,位列全球第四,进步明显。 在汽车电池领域,宁德时代与全球多家车企进行合作,在进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同时,加速全球产能的布局,不仅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成立子公司,而且在欧洲进行产能扩建,与欧美车企进行深度合作打下基础。 在汽车安全和智能化领域,作为行业头部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均胜电子在全球拥有分支机构,涵盖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不仅与国内头部车企有着深度的业务往来,也是大众、本田、奔驰、沃尔沃等全球知名整车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这一历史机遇中目前已抢占了先机,至于能否把先发的优势继续扩大并持续领先,有赖于各方的共同努力,而全球化始终是无法避开的课题。 毫无疑问,在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链生态中,像宁德时代和均胜电子这类具备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实属难得,尤其是其多年在海外扎根过程中积累的与当地有关机构、市场打交道的经验,更是可以为国内主机厂及其他供应链企业海外布局提供宝贵指引。 均胜电子在赋能中国车企出海方面有着更得天独道的优势。一方面均胜电子可以发挥中国企业特有的快速响应优势、充分契合国内整车品牌的发展步调;另一方面还能借助其全球化布局优势和宝贵经验,为中国车企提供支持,尤其是在国内车企出海热门的东南亚、墨西哥、匈牙利等新兴市场,均胜电子也都深耕多年。 电动与智能供应链成为主导性力量 2月24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到2030年,世界能源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电动汽车的数量将是现在的近10倍。 另有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产值约为1.5万亿元,电动与智能零部件产值是0.21万亿元,占比约为14%。根据测算,2025年这一比例会达到28%,到2030年有望超过40%。也就是说,电动与智能供应链将会成为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主导性力量。 伴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国内部分零部件企业的新能源车型订单已经超过燃油车。尤其是作为行业龙头的均胜电子,在2023年前三季度更是斩获新能源车型相关订单约350亿元,占同期公司订单总额(590亿元)的近六成。 均胜电子在电动供应链领域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对国内市场的持续开拓,特别是是与国内头部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关系的不断加强,订单金额占比明显提升,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与理想汽车的合作。 均胜电子不仅为理想汽车首款量产车型理想ONE供应了全套被动安全系统产品,同时也深度参与了理想L系列车型的安全系统前期研发与核心安全产品供应。除此之外,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业务在今年已经完成对新能源销量榜TOP10客户的全覆盖。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动力的变革,智能化更是大势所趋。在智能汽车时代,智能化零部件价值量和价值比也不断提升,这无疑是一块大蛋糕,而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两大赛道,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汽车供应链国产替代的试金石。 智能驾驶的实现,本质上是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核心系统的协同。感知层面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等;决策层主要是芯片、域控制器、操作系统等;执行层涉及到的则是线控制动、转向及悬架等。 从技术和产业链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感知环节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产业链较为成熟,尤其是车载摄像头、毫米波、超声波雷达都已实现自产。执行层面则相对落后,尤其是技术壁垒较高的线控制动系统市场,目前仍以国际Tier1为主导,国内相关产业链处于起步阶段。而在智能驾驶的核心、也是价值量最大的决策层,国内企业则是向国际同行发起了赶超攻势。 在华为、地平线、黑芝麻(000716)等国内企业的持续努力下,自主芯片基本可以满足当前智能驾驶的算力需求。在域控制器领域,作为国内龙头企业的均胜电子,采用国际与国内多个芯片同步开发的方式,不仅能匹配不同价位车型对智能驾驶升级需求,也避免了地区与国家间政策对产业链不利影响。 至于操作系统方面,国内企业更是展现了不俗的实力,不仅有华为、百度、斑马智行等科技企业可以为车企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小鹏、蔚来等国内车企更是有实力自研操作系统,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于国际同行。 相较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则被行业公认为更容易商业化落地,车企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组合多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实现系统和方案的自研;或者直接采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的集成方案。 从产业链条来看,智能座舱主要包括上游的车载地图、语音、操作系统等软件以及PCB、显示面板、功能半导体等硬件;中游的车载信息显示系统、娱乐系统、座舱域控制器、HUD、液晶仪表、OTA和安全模块等。目前在智能座舱领域,国内企业在全球整个产业链条中处于领先位置,比如均胜电子已打开国门走向国际,境外业务占比超七成。 总的来说,在电动与智能供应链成为汽车产业供应链主导性力量的大趋势之下,产业上下游的中国企业,整体表现不输国际同行,甚至某些领域处在领先的位置。 智能化赛道进入规模化量产时刻 今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汽车销量占比达到42.4%,较去年同期增加接近10%,在全球其他市场,智能汽车销量同样保持高增长。 当前的整车市场,不仅小鹏、蔚来、问界等造车新势力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作为核心卖点,包括大众、奔驰、沃尔沃等传统车企也在推出具备高阶智能化的产品,就连对新技术较为保守的丰田,也对外展示了智能车型。 汽车作为一个长周期、重技术的产业,在整车厂把智能化竞争摆在台面之前,殊不知相关的产业链企业早已在汽车智能化赛道展开了“军备竞赛”。“高筑墙、广积粮”的均胜电子,则在这过程中一跃成为行业龙头。 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当前的智能化赛道早非蓝海一片,而是进入“规模化量产”为核心的全新竞争周期。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核心的域控制器市场,零部件厂商之间的争夺战更是愈演愈烈,而具备前瞻研发能力的均胜电子,则占据了先发的优势。 今年5月份,均胜电子发布了全球首批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第二代芯片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nDriveH,加速了高级别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进程。而在1月份的慕尼黑车展,均胜电子旗下公司均联智行则是与地平线一起展出了包含nDrive M等高性价比的系列智驾域控产品,可支持实现L2++的智能驾驶全场景功能。 车规级的部件不仅研发难度高,研发周期同样相对较长,因此能否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对智能驾驶产品的商业化落地至关重要。在与高通、地平线等国内外芯片企业达成密切合作之后,均胜电子L2++至L4级高级辅助驾驶及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进度,势必会取得重大突破。 在智能座舱领域,均胜电子更是布局深远。早在2021年,均胜电子旗下均胜智联就已与华为汽车事业部完成合作协议签署,重点围绕智能座舱领域展开深入合作。2022年3月,双方合作进一步加强,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共同打造基于智慧出行HiCar平台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多场景座舱生态体验。 根据e互动平台信息,均胜电子2月10日称与华为及奇瑞推出的新品牌LUXEED在智能座舱域控产品上有业务合作,但具体业务涉及保密协议暂不便公开。有媒体透露,双方合作的智能座舱已经进入落地阶段,预计很快大规模量产销售。 均胜电子在2月24日三季报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公司与华为、高通、地平线等国内外头部科技企业及芯片厂商均有深度合作,其中与华为合作范围非常广,涵盖智能座舱等软硬件于一体的汽车电子系列产品。 其实在和华为合作之前,均胜电子已经是多家国际车企智能座舱零部件供应商,为其提供中控屏、中央控制面板、多功能方向盘开关等产品。在1月份的慕尼黑车展期间,均胜电子推出了面向未来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新一代人机交互产品“可拆卸旋钮+中控屏”。而随着与华为的强强联合,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均胜电子在全球智能座舱供应链的行业领先地位。 在智能化赛道进入规模化量产的当下,以宁德时代、均胜电子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一步步扭转国产零部件在全球产业链末尾的“低端形象”,全力抢占汽车产业链的核心。 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汽车产业想要真正实现全球化,需要的是百花齐放,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走出去”。在国内汽车人共同的不断努力之下,相信“春满园”的这一天不会太遥远。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刘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