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宝莲 每经编辑 董兴生 2024年,光伏行业激烈的淘汰赛正在持续上演。年初以来,多家光伏公司轮番出现减产、停产与裁员光景,多项光伏项目延期投产或者终止投建,首当其冲的便是电池片和组件。 4月10日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连续多日实探滁州数家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由于订单量不足,部分企业并未出现较大的用工需求,有的甚至已经停止招工甚至传出裁员。一家光伏龙头企业的员工表示,公司最近在裁员、降级降薪。一位员工说,自己已经联系好一家在湖北的公司,发完年终奖就“跑路”。 今年3月,海源复材(002529.SZ,股价6.12元,市值15.91亿元)将滁州项目以3800万元转让给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旭科技”)。记者来到该基地发现,项目正处于封闭式施工阶段,但内部已经部分投产。在基地大门一侧,贴出了大量招人的横幅。 裁员降薪与扩产并存用工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光伏企业近期开工情况的冷与热。光伏组件往往是订单式生产,用工需求量随订单开停波动。记者在实地探访滁州多家光伏组件企业时了解到,组件操作工每日工作时长可达12小时,该岗位工作强度大,流动性较大,通常由劳务公司派遣。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3672万千瓦,同比增长80%。虽然下游装机规模显著增长,但第二季度,光伏龙头企业招工意愿并没有预想中的强烈。 4月12日中午,东方日升(300118.SZ,股价13.53元,市值154.24亿元)滁州基地正在进行一轮劳务中介推荐过来的工人面试,每经记者预约组件岗位面试后按约定来到门口等待,但随后被告知人员已满,招聘已经结束。“前面来了二十多个,估计要刷掉一半。”记者看到一些应聘者零星走出企业,有应聘者表示,自己进去只是填了一张表,连面试都没有。“感觉自己当了备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而在另一家光伏龙头企业,一些求职者前来准备面试,但被告知需要再等几天。有员工表示,公司最近在裁员,还有些人被予以降级降薪。据一位员工透露,部分车间工人将在4月中旬被迁至芜湖。目前厂区内四个车间,已经有两个停工。一位员工在交流时直言,自己已经联系好一家在湖北的公司,发完年终奖就“跑路”。记者以调研为目的向一位员工询问组件及电池项目开工情况时,对方表示无法透露,自入职开始,每年度、季度、月度均有保密考试,管理非常严格,此前公司有员工因此受到问责。“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被人知道以后肯定会有所改变。” 今年3月,海源复材将滁州项目以3800万元转让给爱旭科技。4月13日,记者在该基地了解到,虽然项目正处于封闭式施工阶段,但内部已经部分投产。在项目门口,两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在基地大门一侧,贴出了一张横幅,上面写道:“爱旭滁州基地大规模开招,需求1000人,月薪7000—9000元。” 不过,记者拨打横幅上的用人电话,对方告知,目前招聘还未开始,具体需要等通知。而在亿晶光电(600537.SH,股价3.77元,市值45.09亿元)滁州基地,记者询问求职机会时,一名保安表示,门口贴有招聘公告,但其随后查看时发现,该公告已经被揭掉。4月16日,记者以求职者身份向一位劳务中介询问时,对方表示,亿晶光电只要女生,因为“有些精细的工序男生干不了”,但现在已经招满了,后续要等通知。 组件厂商向下游延展EPC业务用人需求冷热不均,是光伏组件和电池片厂商在面对产能过剩时采取不同行动的体现。 2023年,光伏行业补贴政策收紧,多地取消对光伏发电上网补贴,行业在大量扩产中迎来了一波降温,组件中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线。随着一体化组件厂P型电池自供率提升,N型组件降本提效后,进一步促进了P型电池厂家的减产。此外,行业供给高于需求,也导致组件价格出现失衡。 从宏观数据来看,组件降价短期仍未得到改善。中国海关更新的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光伏三大主材(硅片、电池、组件)出现了量增价跌的景象——出口总额为63.3亿美元(硅片数据按“直径>15.24cm的单晶硅切片”计),同比2023年下降27.2%;出口21.3亿kg,同比增长40.1%。 每经记者发现,由于P型组件价格下跌,一些光伏企业尝试着向下游拓展电站业务,并通过自采组件带动库存消化。 ![]()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