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踏平三道坎 门诊量两年间翻倍 焕然一新的北大国际医院做对了什么? ...

2024-12-30 22:31| 发布者: 仟茂传媒| 查看: 1985| 评论: 0|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 每经编辑 魏小静 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大三甲比比皆是的北京,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先天优势并不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附近十公里都没有大型居民社区。随着平安集团签署方正重整投资协议,以北大国际医院为代表的 ...

每经编辑 魏小静

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大三甲比比皆是的北京,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先天优势”并不多:地理位置相对偏僻,附近十公里都没有大型居民社区。随着平安集团签署方正重整投资协议,以北大国际医院为代表的医院资产,在2022年正式成为平安集团的重要成员。

两年后,北大国际医院焕然一新,预计全年总门诊量达122万人次、CMI值超全市三甲综合平均水平。

“一个医院从接诊第一个病人开始,用十年时间发展到今天,门诊量、住院量、医疗质量、社会影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北大国际医院初创院长韩启德院士在本月初的2024年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开诊十周年学术大会上如此评价。

成立第4年被赞“中国最美医院”,开诊10年门诊量较接管前翻倍,焕然一新的北大国际医院做对了什么?

“国际一流医院”之路不好走,十年踏平三道坎

依托北京大学的众多优质医疗资源,北大国际医院在筹备之初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站在医院成立十年后的今天看,这句话不只是一句口号。

从硬件看,医院占地297亩、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医疗建筑,拥有手术室48间、ICU床位171张、诊室209间、核准床位1800张,除了引进了PET—CT、SPET—CT、直线加速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世界一流的医疗设备,具备抢救室、手术室、留观室,ICU、CCU、RICU、NICU、EICU等危急重症硬件资源,甚至拥有抢救转运的直升机坪。

从团队看,全员职工超过2000人,医护技人员占比85%,副主任以上核心专家157人,国家级医学会担任委员及以上职务的专家21人,北京市医学会担任委员及以上职务的专家13人。稳定的多点执业医生队伍中,来自北大医学部附属医院等共建医院的兼职专家近80人。

台下掌声不断,但只有北大国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梁军知道,这条“内外兼修”的路有多难走。据他回忆,过去十年医院总共遇到了三道大坎,初期管理模式的探索,疫情期间对医院管理工作的挑战以及方正重组后的重塑重建,一度让一棵好医院的苗子陷入“风雨飘摇”。

北大国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梁军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