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王晶 每经编辑 董兴生 空中“打飞的”、外卖“从天而降”、无人机救援⋯⋯随着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低空经济正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尤其是今年以来,低空经济热度攀升,从中央到地方,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作为前沿技术催生的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的加速腾飞有望带动万亿量级市场。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估,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面对广阔的发展机遇,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布局和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作为设备厂商的中兴通讯也不例外。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已经与运营商及第三方合作伙伴联合,在25个省市完成了超80个低空通感试点项目,覆盖物流配送、重点区域低空安全等多种应用场景。 不过,在中兴通讯无线未来实验室主任崔亦军看来,要想把低空开发出来变成经济资源,从技术角度来看仍需遵循“三步走”:由数字化推动向低空经济的转化,先让空中信息“可通达”,然后“可计算”,最终实现“可运营”。“低空经济发展就相当于在传统二维的地面空间基础上,扩展成三维立体空间,打造可实现点对点、即时、高效的新交通方式。”崔亦军说。他还提出,面向未来,驱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主要依赖政策、应用、技术三个方面的一体化运作。 ![]()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