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杨夏 春节假期过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现明显降温。节后首周(2月5日至2月7日),全国碳市场仅1天实现交易,碳排放配额成交量仅为1万吨,成交额93万元,较1月平均水平大幅下降。同时,1月碳配额日均成交量为11.72万吨,较去年12月的342.57万吨有较大幅度缩水;日均收盘价94.78元/吨,较去年12月下跌4.6%。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碳市场活跃度下降主要受经济周期、行业扩容与需求减少、清洁能源替代以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此外,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重启也对碳价产生冲击。他建议,应推动金融机构进场交易,扩大市场参与面,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和跨部门协调,以提升碳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树立市场信心。 节后首周碳配额交易量为1万吨春节假期刚过,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仍有余温。相比之下,全国碳交易市场迎来“降温”。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官方公众号显示,节后第一周(2月5日至2月7日),全国碳交易市场仅有1天实现交易,为碳排放配额成交,交易量为1万吨,成交额为93万元。这一水平较1月份平均水平有所下降。同时,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成交量方面,碳配额日均成交量为11.72万吨,较去年12月的日均342.57万吨大幅减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