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博文 每经编辑 梁枭 近日,比亚迪(SZ002594,股价341.3元,市值9929.3亿元)的股价表现引人瞩目。 2月10日,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比亚迪正式发布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值得一提的是,“天神之眼”已覆盖10万元及以下的车型。同时,比亚迪还明确“加配不加价”,原有车型售价保持不变。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智能驾驶的“技术下沉”将对汽车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冲击?汽车的品牌与技术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对此,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分别采访了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和知名品牌专家、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庞瑞。 对于智驾系统的“技术下沉”,崔东树认为,在中低端市场,电动化仍是竞争核心。电动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和充电便利性,正在重新定义市场竞争规则。而品牌实质上是技术制造及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技术是实现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针对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庞瑞表示,在技术基础快速变化的行业中,品牌溢价不易稳固,因为产品迭代迅速,消费者对新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感受十分直接。在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发展阶段,技术能力对车企的竞争力强弱的影响更加明显。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技术相对稳定的阶段,品牌差异尤其是品牌溢价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新能源车行业智能化加速,比亚迪全面进军“下半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达42.3%,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 在庞瑞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战略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普及,关键词是“新能源”;第二阶段是智能驾驶技术的普遍应用,关键词是“智能驾驶”;第三阶段则是依托高阶人工智能技术,把以汽车为载体的空间建设成为人在生活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个可以有效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出行空间”,关键词是“高阶人工智能”。 “从当前发展态势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深度进入第一阶段,正在开启第二阶段。比亚迪此次将智能驾驶技术下探至入门级车型,正是加速第二阶段发展的重要举措。”庞瑞分析道。 据悉,早在2018年,比亚迪就提出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概念。由此来看,此次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的发布与技术下沉,或标志着比亚迪全面进军下半场。 庞瑞进一步指出:“比亚迪不仅在动力电池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其在高阶智能驾驶领域的大规模量产能力也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通过将先进技术应用于中低端车型,比亚迪正在对传统车企的A级和B级市场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此外,庞瑞认为,比亚迪依托其庞大的车辆保有量,构建了独特的数据优势。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深度学习,企业不仅重新定义了行业准入门槛,更形成了显著的数据壁垒。这种数据驱动的创新模式,使比亚迪能够在人工智能与算力竞争时代占据有利地位,其数据积累规模将位居行业前列。 在中低端市场,电动化仍是竞争核心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汽车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从高喊“电比油低”“油比电强”的“油电”之战,到新能源车市场内部的竞争,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三年经历了激烈的“价格战”。 事实上,在比亚迪此次发布会之前,长安、吉利等多个车企均表示智驾将成为未来车型的标配,并推出不同的智驾方案。当下,随着比亚迪将“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覆盖10万元以下车型,智能驾驶技术也将快速渗透至中低端市场,“高配低价”正在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518446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