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余洋 每经编辑 唐元 当“City不City”还在调侃都市生存法则,“班味儿”仍在发酵打工人的苦涩共鸣,2024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赫然杀出一位“正经人”——“主理人”。 这个听起来像咖啡店手冲师、买手店灵魂画手的神秘title,被网友戏称“比CEO多三分浪漫,比老板少七分油腻”。 在成都,它早已不是小众标签:街头巷尾每500米就有一个“主理人出没”,2023年全国首个主理人共享平台在此落地,甚至衍生出“成都是主理人宇宙中心”的江湖传说。当其他城市还在解码“松弛感”,为何偏偏是成都,把“主理人”酿成了城市特调? 会讲故事的主理人,在城市的褶皱里书写商业叙事为何成都能够成为主理人文化的沃土?答案或许藏在城市的“反效率”基因中。 当一线城市沉迷于“标准化复制”时,成都的主理人更擅长在慢节奏中挖掘差异化叙事。玉林路的独立书店用选书逻辑诠释店主对“附近性”的思考,祠堂街的老建筑改造项目通过策展激活社区记忆,设计公司主理人将咖啡店开在街角旧楼......这些看似分散的实践,实则共同诠释着成都的“市井美学”:商业空间不必是完美闭环,而应成为一本“未完成的故事集”,等待市民与城市共同续写。 这种叙事逻辑,在东郊记忆的ZeeDo设计公司与咖啡品牌“ZeeDe”之间,展现得尤为清晰。ZeeDo(择作设计)是一家坐落在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的设计公司,楼下开了家叫做“ZeeDe”的咖啡店,一个将艺术展览与咖啡结合的空间,店内随处可见原创设计品牌和各种各样的艺术摆件。 ![]()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