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跌破100关口:关税、美联储与褪色的“美国例外论”如何动摇美元根基 ...

2025-4-21 21:02| 发布者: 仟茂传媒| 查看: 895| 评论: 0|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摘要: 每经记者 岳楚鹏每经编辑 高涵 北京时间4月21日6时开盘,美元指数在盘初便跌破99关口,随后在98至99区间内震荡走弱。直至北京时间15时58分左右,美元指数跌破98关口,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截至北京时间17:29,美 ...

每经记者 岳楚鹏    每经编辑 高涵    

北京时间4月21日6时开盘,美元指数在盘初便跌破99关口,随后在98至99区间内震荡走弱。直至北京时间15时58分左右,美元指数跌破98关口,为2022年3月以来首次。截至北京时间17:29,美元指数报98.01,日内下跌幅度达1.37%,盘中最低触及97.96。

拉长时间维度看,自今年1月美元指数升破110整数关口后,美元指数便节节败落,截至目前,美元指数年内累计跌近10%

在金融市场中,美元指数“跌破百点”通常被视为趋势性转折的起点,而当其进一步下探至99以下,往往预示着更深层的系统性风险在积聚

纵观历史,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指数已有五次跌破100的时间段,这次是第六次。高盛在近日的报告中指出,特朗普关税带来的结果,不只是价格上涨。更深层的是,它在伤害美国公司利润和美国家庭的消费能力,而这正是“美国例外论”的发动机。换句话说,关税正在动摇强势美元赖以存在的核心支柱。

如今,美元再度贬值引发市场关注,同时现货黄金强势突破3400美元/盎司,再度改写历史纪录。全球市场的资金流动和风险偏好正发生悄然而剧烈的重构。

美元六次失守100关口,这次有何不同?

美元指数跌破100关口,常常预示着深层的结构性转折。历史反复证明:当美元失守百点,不仅是一个货币价格的变化,更往往预示着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结

历史上看,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指数此前已有六次跌破100的时间段。1974~1975年,美国深陷经济衰退和石油危机,美元指数持续低迷;1977~1981年,滞胀爆发,美元失守100长达三年;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元从历史高位160崩至100以下,全球开启汇率协调时代。

1974年11月至1975年7月,美国经济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一轮衰退,工业产出与消费骤降。这是美元指数自有记录以来,首次跌破100关口

美联储被迫全年持续降息,美元指数在此期间维持低于100的状态长达8个月,失业率和工业产出直到1975年5月才出现明显好转。

美联储历史研究中心指出,1974~1975年的政策转向是“战后首次为保就业而牺牲货币纪律的案例”。

而黄金在这段时间首次成为市场避险主角,美元信用出现首次松动。

1977年12月2日到1981年4月28日,美国再次深陷滞胀泥淖,卡特政府采取激进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以对抗失业,美联储在数年间放任货币供应暴涨。结果却是通胀率飙升至13%,长期利率失控,黄金首次站上800美元/盎司,美元指数长期跌破100并维持低位。

“美元贬值–通胀失控–政策摇摆”,这套链条从此成为市场识别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模型。

最终,这场危机以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的“断腕式”加息终结。他将利率提升至20%,以重塑美元信用并控制通胀。

1985年,面对美元过度升值对出口造成的压制,美国与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多国协同干预汇市,推动美元贬值。结果美元指数从1985年最高点160.5一路滑落,跌破100,并在1987年1月19日到1998年1月1日期间长期低于100。

广场协议的后遗症便是资本大举流出美国,流向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市场,但在之后这笔热钱也为亚洲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与此同时,1989年4月,美国查封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储蓄贷款机构——德州的“大陆联邦储蓄银行(Lincoln Savings & Loan)引爆了美国储贷危机,美元信用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一直到1996年本次危机才处理完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