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曦 每经实习编辑 余婷婷 一纸文件为“狂飙”中的智能驾驶行业按下“刹车键”。4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的公告,明确要求车企与供应商提交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全生命周期安全报告,并禁止未经审批的大规模开放道路测试。这意味着,过去两年“堆激光雷达、抢落地场景、炒自动驾驶概念”的行业乱象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安全合规”的理性回归。 政策急转弯背后,是行业难以回避的残酷现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因软件故障引发的投诉同比上升137%,涉及远程控制、自动驾驶等功能。当技术创新与安全底线短兵相接,企业如何破局?在“价格战”与“合规成本飙升”的双重挤压下,护城河又该如何构建? “行业的发展有一些非理性,我们自己有时候也感觉被裹挟。”日前,在地平线2025年度产品发布会现场,创始人兼CEO余凯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面对行业价格战,余凯态度鲜明:“地平线拒绝卷入价格战,而是通过芯片性能迭代提升单车价值。”他预测,2027年城区辅助驾驶或成15万元以上车型标配,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5亿美元,“行业的未来不在价格表上,而在技术曲线顶端”。 行业理性回归:从“悬崖边”到“铁轨上” “新政不是限制,而是让行业回归正常轨道。”面对政策收紧,余凯显得比较从容。在他看来,过去几年智能驾驶行业“非理性”竞争愈演愈烈,“车企和供应商被裹挟着追逐自动驾驶的噱头,但地平线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智能驾驶如同智能汽车的“基带”,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给用户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等标准化的功能价值。 面对当前众多车企喊出在今年量产L3级自动辅助驾驶,余凯直言,地平线2023年就曾预警“L3十年内难以实现”,而行业却陷入“今年量产L3”的集体狂热,“新政的出台,相当于为行业铺设了一条更安全的铁轨,未来技术发展反而会更快”。 地平线认为,L3就是受限但清晰ODD(操作设计域)边界的L4能力智驾产品再加上L2全场景辅助驾驶。要实现L3,需要海量L2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车辆部署,以及海量实际道路数据充分验证,最终基于大量实车数据锁定清晰边界的ODD叠加必要的系统冗余,以此证明具备L4能力。 ![]()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刘曦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