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季文子做事总是多次考虑后再行动,孔子听说后评论道,考虑两次也就可以了。 期货投资乃至股票、货币、外汇等资本市场中的三思,讲究的是反复研究、斟酌投资标的物的来龙去脉、历史演化、价格估值、驱动方向、影响因素,以求推演逻辑,取得正向收益。因此,三思、多思之后,再行下手,既必要,也正常。 举世公认的“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技巧是永远耐心研究、寻找那些价格低于实际价值的企业,并长期拥有他们,比如投资See's Candies糖果公司等。索罗斯则是善于利用深入细致的事前研究,瞻前顾后,寻找最佳投资机会,不管是低估的股票还是将要出现问题的汇率,比如阻击英镑等。相反,我们咀嚼中外投资失败案例发现,举凡大败、小败,无一不是缺失细思深究,失之于三思不够,比如尼克里森、中航油投资失败以及周边多现的中小散户投资失败等。 为了克服虑事不周、研究不深、专业不精、投资技巧匮乏、三思不细等弊端,长期以来投资界的人们采取了多种办法、多条渠道、多重思维,研究、探索、比较、甄别、推敲,以求接近三思的基本要求,求得正向收益,概括起来有几点值得借鉴。 熟悉投资产业,熟悉投资品种 现代经济已经突破了过去画地为牢、鸡闻犬吠、互不往来的小农特征,国际化、集中性、链条式的产业特点体现充分。价格分析过程在自上而下考虑了宏观影响因素后,剩下来的研究着力点必须集中在产业链条的研究上,如该产业的国际产业特征,产能、产量、产业布局、贸易流向、上下游经营特点、(加工)成本、费用、税收、汇率、利润、国际定价权、内外市场价差、进口利润、亏损、期现价格升贴水、FOB、CIF、CFR等。该产业的国内产能、布局、产量、停检修、物流与贸易方向、区域价格差异、产业集中度、产业上下游供需结构、产业定价权、产业上下游成本、增值税、其他税收、开票方式、货款结算方式、利润大小、贸易方式、盈利模式、期现价格及其升贴水、交割方式及费用、价格波动季节性、周期性等。 期货前辈曾经反复提及,做期货必须熟悉产业,最好成为现货专家就是这个意思。在熟悉了产业的基本特征后,我们才能勉强将自己置身于行业专业人士的初级范围,了解产业、品种的产业,价格波动习性,从产业、产品宏微观变化的一举一动中寻求交易的切入点、延伸点、利润点和出场点。 熟悉市场规则,熟悉流程特点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投资界已经将投资的视角和战场深入到了全球各个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电子化市场和场外市场)。熟悉这些市场的现状、交易品种、合约规则、合约结构、交易规则、交割规则、进入壁垒、政策限制、保证金出入、结算方式、货币汇率结算方式、资金划转方式、投资者结构、市场容量、市场交易方式等有益无害。 前期,我们有过在LME折戟沉沙的教训,也有过在ICE斩获收益的实践。有过在新加坡市场斩仓亏损的惨痛,也有过在场外市场备受欺蒙的遗憾。学费既然已经交过,没有必要重来。比如,CBOT的合约价值大小、交易限额限制、持仓限制、挤仓非挤仓、交割时间、交割品基准、升贴水、交割仓库地点、外运仓库地点、运费、FOB、CFR成本、点价模式、汇率变化对利润影响等等。国内市场中涵盖交易所、交易品种、交易合约、价格方式、持仓限制、套期保值规定、期转现规定、套利限制、交割库类别、交割地域差异、各种费用对利润的影响等。只有熟悉了各种规则才能不打无准备之仗,才能尽量规避在透明规则上的失误,辅助研究、交易走向成功。 熟悉交易规则,建立交易模式 从当代期货投资实践中我们看到,交易界别逐步扩大,交易模式逐步进步,既有基本面交易,也有技术面交易。既有主观性交易,也有量化性交易。既有随意性交易,也有模型化交易。交易范围和模式的增多,并不代表交易收益的多寡和成败。从国内外交易实践中看到,摸索、探索、三思、寻求适合自己的交易模式,寻求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成为成功之路上的必备之器。 在这方面,我们能够看到索罗斯的反射理论、桥水基金的全天候策略、葛卫东的格物致知理论、肖国平的价差驱动理论等。可以说,没有自己的模式,今抄明借,很难形成为己所熟的交易方式,今赚明赔也就难以避免。东施效颦,道听途说,盲人摸象,学费东流,常态也,痛心也,不为称道。 三思,投资重器,不可不察。交易,国之大事,人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孙子讲作战察五事,期货讲投资重三思。历史说,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甚确。 编辑:李雪 审核:王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