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供应链迎来深度调整,新质生产力集群正重构产业格局,在此背景下,东材科技聚焦产品结构优化与新兴市场拓展,2024年实现营收44.7亿元,上市以来营收规模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与此同时,东材科技2025年一季度业绩捷报同传,实现营利双增,其中,公司一季度净利润高达9188万元,同比增长幅度超80%。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电子材料、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相继投产,东材科技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营收首次突破40亿元4月24日晚间,膜材料龙头企业东材科技发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以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根据公司年报显示,其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为44.7亿元,同比增长19.6%,这也是东材科技上市以来营收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另外,公司2024年还实现净利润为1.81亿元,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预计派发金额为8888万元。 东材科技表示,公司整体营业收入有所增长,尽管市场竞争加剧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盈利能力面临一定压力。但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未来,公司将继续关注新能源及智能化产品的发展趋势,积极布局相关市场。 相较年报营收的稳定增长,东材科技2025年一季报的表现则堪称惊艳,超出市场预期。 根据东材科技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1.3亿元,同比增长23.2%,实现净利润为9188万元,同比增长81.2%。值得关注的是,东材科技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616万元,同比增长105.2%。 分产品来看,东材科技一季度光学膜材料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43%;聚丙烯薄膜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37%;高速电子树脂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29%。 对于一季度盈利水平的快速增长,东材科技在季报中表示,受益于国内特高压电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算力升级等新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的改善,公司研发生产的特高压用电工聚丙烯薄膜、新能源汽车用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高速电子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碳氢树脂)、中高端光学聚酯基膜等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拓展顺利,快速占据增量市场,品牌竞争力和整体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中泰证券分析指出,东材科技作为平台型新材料公司,薄膜&树脂双轮驱动,在扩产能、下游客户认证、产品销售结构优化方面都持续发力,未来竞争优势及成长性明确。 “1+3”战略见成效东材科技营收规模出现快速增长,且今年一季度盈利水平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紧密围绕“1+3”产品发展战略,通过研发创新、工艺优化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特别是在光学膜和电子材料这两块业务的拓展上,取得较大成效。 据东材科技年报显示,公司光学膜材料2024年营收达到11.29亿元,同比增长17.4%,这也是其光学膜材料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而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在建及试生产光学膜产能约12万吨,部分项目已部分转固。随着在建项目完工和产能爬坡,叠加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而在电子材料业务上,东材科技则是完成了营收5年10倍的增长奇迹。2019年年末,东材科技电子材料营收仅为1.045亿元,而到了2024年末,其电子材料营收已经飞速增长至10.7亿元。根据东材科技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显示,公司电子材料营收为3.1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8亿元同比增长37.2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目前国内少数能够自主生产新能源用超薄型PP薄膜的厂商之一,其在2022年新增投资超薄型PP薄膜产能约3000吨,填补了全球薄膜电容产业链的高端领域基本被松下、基美、TDK等国际领先企业所垄断的空白。 持续培育增长新动能有业内人士指出,东材科技2025年一季度报表着实略超预期,但在财务报表更为重要的是其主打产品的产销比,光学膜材料产销比无限接近100%,电子材料产销比已经达到102.5%。因此,随着电子材料、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相继投产,东材科技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东材科技在其年报也表示,2025年,公司将以“快建设、早投产、早达产、早见效”为原则,全力保障产业化项目攻坚真正见到实效,力求已建项目达产见效、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孵化项目尽快突破。 比如,东材科技成都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聚丙烯薄膜2号线、“年产20000吨超薄MLCC用光学级聚酯基膜技术改造项目”“年产20000吨高速通信基板用电子材料项目”等产业化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重点产业化项目按期投产,释放优质产能。 不仅如此,东材科技还将进一步加强研发中心和市场部门的合作沟通,加速推进光刻胶单体、质子交换膜、复合集流体等孵化项目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攻关,培育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能。 围绕高质量发展,东材科技也一直积极利用数字智能,助推创新升级。公司围绕产品数字化、生产智能化、服务快捷化、体系生态化等方面,启动CRM数字化营销平台建设,探索PLM信息化系统建设,打造“多基地、跨地域”的管理数据分析平台,着力构建“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体系。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