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钢谷网 【宏观要闻】 1、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试点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到2030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进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有关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对其他城市和园区带动作用明显,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推进碳中和奠定良好实践基础。 2、央行: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 央行发布《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专栏文章提出,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持续释放LPR改革效能,督促LPR报价行继续健全报价机制、提高报价质量,增强LPR对实际贷款利率定价的指导性,巩固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下降的成效。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确定存款利率水平,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健全利率自律机制,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定价能力,增强金融市场竞争性,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3、央行: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央行发布《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专栏文章提出,持续提升房贷利率市场化程度,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坚决落实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要求,持续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挥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作用,继续有序拓宽房贷利率自主定价空间,支持城市政府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督促金融机构继续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成效落实到位,理顺增量和存量房贷利率关系,减轻居民利息负担,支持投资和消费。 4、央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工作已基本完成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3月6日发文表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工作已基本完成,超过22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惠及超5000万户、1.5亿人,每年减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亿—1700亿元,户均每年减少3200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表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应在三个重点上发力。一是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促进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二是推动存贷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引导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三是持续提升房贷利率市场化程度,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央视新闻) 5、人社部:坚决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等重大风险 3月6日消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力加强就业监测预警。注重兜底保障,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着力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注重底线思维,健全风控体系,坚决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等重大风险,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华社) 6、3月宽货币配合宽财政预期强 进入3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逐渐缩量。3月1日至6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分别为3910亿元、1940亿元、430亿元、180亿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月初市场利率明显回落,市场资金面转宽松,央行灵活操作,合理回收过剩短期流动性以平稳资金面,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7、万亿增发国债额度不按地方切块 万亿增发国债额度不按地方切块,而是根据项目质量安排资金记者从多位地方发改、投融资人士处了解到,监管部门明确,万亿增发国债额度不按地方切块,而是根据项目质量和成熟度来安排资金。换言之,一个地方符合条件的项目越多,得到国债资金支持的力度就越大。另据记者了解,虽然国债额度不按省份切块,但各领域额度已初步划定。此次增发国债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述四大投向中,第二、第四、第五、第六项直接和水利建设相关。据记者从多位地方发改人士了解到,监管部门初步明确,用于前述四领域、与水利建设相关的项目额度超过一半,此外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的额度约占总额度的两成。(21财经) 8、河南84项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 3月4日,2023年第四季度河南省重点水利项目集中开工暨大别山革命老区(潢川)现代水网一期工程开工动员会在信阳市潢川县举行。本次集中开工84个重点水利项目,总投资325.36亿元,涵盖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灌溉节水和供水、水生态修复和城乡供水等方面。 9、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出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该局研究出台十项出入境政策措施,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促进闽台人员往来、便利台胞在闽居住生活,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其中在鼓励台胞来闽定居落户方面,明确申请在闽定居的台胞,可以向拟定居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提交定居申请,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经批准的,可在拟定居地办理落户。(新华社) 10、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打造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 南通市举行《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新闻发布会。《规划》明确南通的城市性质为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导职能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支点、产业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江风海韵绿色宜居家园。《规划》预测2035年南通市域常住人口区间为920万~980万。据市政府官网,2022年末南通常住人口为774.35万人。 11、中指研究院:上周全国楼市成交面积整体环比下降9.95% 中指研究院报告显示,上周全国楼市成交面积整体环比下降9.95%,同比下降8.52%。一、二线城市同环比均下降,青岛领衔;三四线城市同环比均略有上涨。库存整体环比略涨。土地市场整体供应量环比走高,宅地成交量降逾三成,整体均价较上周下滑,宅地均价降近三成。出让金总额缩水,北京收金逾154亿领衔。二线城市交易活跃,福州近174亿新推14宗宅地。房企融资类型以公司债为主,房企拿地城市集中在北京、上海、苏州、合肥、福州等城市。 12、机构:2月房企融资规模同环比大幅减少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2024年3月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量为213.6亿元,环比减少41.5%,同比减少51.9%,单月融资规模大幅减少,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新低。房企债券发行了60.2亿元,环比减少37.3%,同比减少81.4%。债券类平均融资成本为3.85%,环比提升0.05pct,同比提升0.65pct。本月没有房企境外发债,而由于境内发债的企业仍然主要是首开、招商蛇口、金融街等国企央企,因此境内融资成本继续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13、广州2月新房成交量创近5个月新高 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统计显示,2月广州新房成交量超6500宗,创近5个月以来新高,摆脱了今年6-8月的成交颓势。二手房方面,2月成交量达9361宗,市场活跃度有明显提高,成交量迎来“三连升”。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广州千万级豪宅市场成交依旧火热。克而瑞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广州总价1000万元以上豪宅共成交3817套,创历史新高,较2022年全年增加22.5%。 14、深圳市国资委提出具体措施支持万科 万科通过线上会议方式,统一与金融机构交流经营情况及近期二级市场债券价格波动事宜。会上,深圳市国资委不仅表态支持万科,还提出了具体支持措施: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径与万科共同应对可能风险,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受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万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的各类投资性房地产的流动性;配合万科优化长期股权投资结构;积极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参与债券认购等工作;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万科融资的支持力度。 15、万科:境内外债务一定会保障如期兑付 面对近期万科债券的非理性波动,3月6日,万科与境内外金融机构举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万科表示,对于境内外债务一定会保障如期兑付,市场完全不需要为此担心。万科管理层强调,万科一直保持常态化的日周月季滚动现金流管理和压力测试,对资金情况实时可知可视可控,通过前置预案,确保公司安全。 16、深圳地铁:将承接万科在深圳项目 6日下午,万科与金融机构举行交流会,记者获悉,会上深铁董事长辛杰表示,将与万科加大沟通,帮助其获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以市场化、法制化方式,承接万科在深圳项目,盘活相关资产,交易金额合计超百亿元。 【行业要闻】 1、河北钢铁企业减至39家 “十三五”期间压减粗钢产能8212万吨,河北省炼钢产能由2011 年峰值的3. 2亿吨减至现役装备1.99亿吨,实现了控制在2亿吨以内的目标,通过压减产能、整合重组等途径,河北省钢铁冶炼企业已从2011年的123 家减至39家企业。 2、河北前9个月钢铁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3.2% 2022年河北钢铁产业主营收入1562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9.8%;今年1月至1月,河北钢铁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3.2%,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8.0%。据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宋向党介绍,钢铁产业是河北省的支柱产业,河北钢铁产能约占全国1/5、世界1/10,主要分布在唐山、邯郸、秦皇岛、石家庄、承德、沧州、邢台、辛集等8个市,河北钢铁沿铁临港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 3、宝钢股份成功斩获出口项目热轧管线钢订单 近日,宝钢股份热轧产销研团队经过四个多月的持续跟进,成功签订出口项目厚规格热轧管线钢订单,该批订单也是近年来宝钢热轧管线钢出口获得的单笔最大订货量合同。多年来,基于国家油气管网规划及用材发展趋势,宝钢成功开发超大输量X70以上级别管线钢,并积极探索高钢级、大输量热轧管线钢稳定制造技术,已形成了高端管线钢产品批量稳定制造能力。2019年,宝钢热轧厚规格高钢级管线钢成功通过西管所认证,成为国内同钢级首家通过认证的钢厂。 4、河北前9个月钢铁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3.2%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北钢铁产业发展情况。2022年河北钢铁产业主营收入15622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9.8%;今年1月至1月,河北钢铁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3.2%,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8.0%。 5、河钢赢得“西电东送”接续基地重大水电工程用钢独家供货权 近日,河钢为“西电东送”接续基地重大水电工程——叶巴滩水电站独家供货的首批569吨压力钢管用钢已顺利交付客户。此前,河钢凭借产品多项指标行业领先,中标该项目,赢得了该项目压力钢管用钢独家供货权,预计将供应3700吨07MnMoVR钢板。 6、马钢酸洗高强扩孔钢升级放量 马钢酸洗高强扩孔钢产品迭代升级、快速放量,今年前三季度,800MPa级高强扩孔钢占比由25%提升至44%左右,订单同比增长113.76%;8月份,高强扩孔钢累计取得订单7265吨,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单月6000吨的挑战目标。 7、*ST西钢:公司重整计划获得法院裁定批准 *ST西钢公告,3月6日,西宁中院裁定批准《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西宁特钢重整程序。西宁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后,公司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重整计划》由公司负责执行、管理人负责监督。 8、今冬我国煤炭供应有保障 进入3月,北方地区陆续步入供暖季。为做好今冬能源保供工作,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纷纷提前部署,备战迎峰度冬。在国家能源局于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能源行业多措并举增加能源生产供应,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圆满完成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下一步将提早谋划部署,多措并举保障冬季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中国能源报) 9、纵横钢铁焦化厂干熄焦炉年度大修圆满收官 2月27日9点16分,随着检修后的第一罐红焦入炉,历经21天的纵横钢铁焦化厂2#干熄焦炉年度大修工作圆满结束,标志着该厂3座干熄焦炉年度大修圆满收官,为实现干熄焦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助力夺高产、增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北海市第一卷不锈钢磨砂板正式下线 3月4日晚间,北海市第一卷不锈钢磨砂板正式下线,填补了八桂大地的不锈钢磨砂板空白。广西盛昌隆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不锈钢磨砂板整卷下线,将会增添广西不锈钢的瑰丽色彩,将会延伸广西不锈钢的制品加工。 11、马钢1580热轧产线月产创新高 马钢四钢轧总厂1580产线传出捷报:2月份,该产线双炉生产热轧钢卷18957卷、392111吨,刷新月产纪录,牢牢站稳“238”高地。面对严峻的生产形势和降本增效任务,四钢轧总厂早在1月初便提前谋划布局,提出1580热轧产线勇夺“238”高地的高效生产理念。其目标是该产线要从以往投运3台加热炉,改为仅用2台加热炉,同时保证月产站稳38万吨,从而进一步优化指标、降本增效。 12、截至1月底今年山西新增煤炭产能4800万吨/年 作为全国综合能源基地,山西强力推进煤炭增产保供,过去两年每年增产1亿吨以上,占全国总增量的三分之一。今年以来,山西锚定13.65亿吨的产量目标,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持续推进增产保供。 13、美国对不锈钢拉制水槽作出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 3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进口自中国的不锈钢拉制水槽(DrawnStainlessSteelSinks)作出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肯定性终裁:裁定若取消本案的反倾销税,将导致中国不锈钢拉制水槽的倾销以76.45%的倾销幅度继续或再度发生。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7324.10.0000和7324.10.0010。 14、美国对混凝土钢筋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3月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对进口自中国、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拉脱维亚、摩尔多瓦、波兰和乌克兰的混凝土钢筋(Steel Concrete Reinforcing Bars)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与此同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上述国家涉案产品发起第四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产业损害调查,审查若取消反倾销措施,在合理可预见期间内,涉案产品进口对美国国内产业构成的实质性损害是否将继续或再度发生。利益相关方应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日内向美国商务部进行应诉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