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金期货 核心观点 3月17日当周现货猪价呈现小幅回暖的态势,上涨幅度较小;期货市场与现货价格背离,情绪较现货市场更为悲观。 供应方面,规模场四季度供应增量明显,2月为年内理论供应峰值,2月过后,生猪供应或有所下调,但仍维持高位,且前期产能去化速度缓慢,四季度猪价整体承压,但仍存在由冬季消费提振带来的猪价反弹可能,需关注养殖端的供应节奏变化。 需求方面,随着气温的下降,需求逐步开始恢复,部分地区腌腊行情开启,但尚未看到明显增量,仍需等待消费预期的兑现。中长期来看,前期二次育肥、冻品库存将转变为供应压力抑制四季度猪价。 成本利润方面,短期来看,玉米、豆粕价格仍处于下跌态势,养殖成本或将下降,但下跌空间有限,而猪价暂无起色,预计养殖端仍将维持亏损。 综合来看,四季度整体来看将是供需双增的格局,猪价承压,暂时缺乏上行驱动。从供应来看,2023年以来产能去化有限,规模场四季度出栏仍维持增量,叠加高位冻品库存以及前期二次育肥出栏,供应压力仍存。伴随着腌腊行情逐步开启,终端消费或可承接部分供应增量。从出栏节奏来看,短期养殖端在悲观氛围下对需求端提振的期待值不高,恐慌情绪易引发集中认价出栏,近月现货偏弱势;而由于近期产能加速去化,远月反映去产能预期,呈现近弱远强格局。整体以逢高沽空为主,建议养殖端节奏性逢高进行套保。后续需持续关注消费恢复及二育出栏情况。 风险因素:猪病、政策 一 行情回顾:现货价格小幅回暖 1、现货市场 据博亚和讯监测,截至3月17日,当周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52元/kg,较上一周下跌1.09%,周内猪价小幅回暖,但价格重心有所下调;外三元仔猪(15kg)均价为19.74元/kg,较上一周上涨5.06%,延续上涨态势。当周由于部分地区腌腊行情启动,大猪需求行情向好,对猪价有一定支撑。 ![]() 2、期货市场 截至3月17日,当周生猪01合约收盘价均价为15760元/吨,与上一周持平,盘面价格先涨后跌。基差方面,当周主力合约平均基差为-1550元/吨,处于大幅贴水状态。当周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走势背离,资金情绪较现货市场更为悲观。 ![]() ![]() 二 供应端:生猪压栏情绪增强 1、规模场出栏压力仍存 3月17日当周部分地区腌腊行情开启,但市场出栏积极性较强,生猪供应量维持高位,猪价小幅回暖: 第一,从养殖端出栏节奏来看,据钢联数据统计,2月份规模场商品出栏量为875.01万头,环比增加0.27%。根据部分上市猪企公布的2023年生猪出栏计划,11、12月份出栏量较1-2月出栏量增量明显,供应压力有所后移,11、12月生猪供应压力仍存。但当前集团场出栏完成进度整体偏慢,下旬市场供应压力较大。 第二,从生猪出栏体重来看,据钢联数据统计,截至3月17日,当周全国生猪出栏均重为123.02kg,仍维持缓慢上涨态势。双节后天气转凉,养殖效率提升、大猪买力增强、规模场适度调增体重等因素影响下,出栏均重仍保持惯性增长。由于当前生猪价格维持低位,养殖端调增生猪均重意愿较为有限。但随着气温的转凉,肥猪需求增加,整体猪源重量有一定季节性增加趋势。 第三,从标肥价差来看,据钢联数据统计,截至3月17日,全国生猪标肥价差为-0.64元/kg,标肥价差仍在缓慢走扩的态势中。由于标猪价格下跌,叠加部分地区的低价猪涌入市场,导致标猪价格下跌幅度大于肥猪。伴随气温转凉,腌腊行情启动,肥猪消费转好,标肥价差有继续拉大的可能。 虽然养殖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亏损,但产能去化幅度仍然较小。2022年12月到2024年2月,能繁母猪累计降幅3.4%。从历史复盘来看,每轮能繁去化幅度均在8%以上,8%~10%的去化足以支撑新的一轮周期开始。若不出现大幅去产能的情况,那么猪价难以持续性大幅反弹。 综上所述,规模场四季度供应增量明显,2月为年内理论供应峰值,2月过后,生猪供应或有所下调,但仍维持高位,且前期产能去化速度缓慢,四季度猪价整体承压,但仍存在由冬季消费提振带来的猪价反弹可能,需关注养殖端的供应节奏变化。 ![]() 2、仔猪价格持续回升 从仔猪价格来说,据钢联调研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当周7kg仔猪平均价格为161.67元/头,价格持续反弹,但仍维持低位。 7kg仔猪价格延续反弹态势,可能的原因在于由于仔猪价格前期已跌至低位,部分养殖企业存在购买仔猪育肥的现象,希望在低位购买仔猪育肥赚取成本下降的利润,带动仔猪市场交易活跃度。而另一方面,前期仔猪价格的快速下跌,意味着养殖端出售仔猪已无利可图,最后一道防线已破,行业进入深度亏损阶段,将刺激养殖端加快产能去化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利好明年下半年行情。 从母猪补栏情况来说,据钢联调研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当周50kg二元母猪价格为1409.52元/头,与7kg仔猪价格走势一致,市场整体交投氛围冷清。 ![]() 三 消费端:腌腊行情逐步开启 1、二次育肥择机出栏 从二次育肥需求来说,当周由于猪价快速下跌,在一定程度上二育成本有所下滑,将刺激二育群体入场。3月仍处于二育入场的主要时间窗口期,若猪价维持下跌态势,二育入场积极性会再次提升。同时伴随着腌腊行情的开启,前期二次育肥将择机出栏。 2、冻品库存或将抑制四季度猪价 从屠宰端来说,据钢联数据统计,3月17日当周全国重点屠宰企业库容率为24.45%,有一定的下滑,由于冻品库存居高不下,企业库存和资金压力较大,多数屠宰企业积极出售冻品,仍有零星企业逢低入库,短期冻品市场暂无明显新增利好支撑。四季度高位冻品库存若集中出栏,或将抑制猪价走势。 3、白条价格跟随毛猪价格有所回暖 从终端消费来说,据钢联数据统计,3月17日全国白条肉均价为18.72元/kg,当周白条肉均价跟随毛猪价格小幅回升,天气转凉,消费有一定支撑,但市场猪源供应充足,白条价格上涨幅度较小。 综合来看,随着气温的下降,需求逐步开始恢复,部分地区腌腊行情开启,但尚未看到明显增量,仍需等待消费预期的兑现。中长期来看,前期二次育肥、冻品库存将转变为供应压力抑制四季度猪价。 ![]() 四 成本利润端:养殖端利润延续亏损 近期猪价弱势运行,养殖端盈利有所下滑。利润方面,截至3月17日当周自繁自养平均养殖利润为-256.32元/头,环比下跌39.78元/头;外购仔猪平均养殖利润为-175.21元/头,环比下跌17.39元/头。当周养殖端亏损有所扩大,主要的原因在于生猪价格仍维持弱势调整,利润进一步缩窄。 当前由于仔猪价格已跌至低位,养殖端已进入深度亏损阶段,大部分养殖企业现金流紧张、债台高筑,养殖端挺价情绪强烈。 短期来看,玉米、豆粕价格仍处于下跌态势,养殖成本或将下降,但下跌空间有限,而猪价暂无起色,预计养殖端仍将维持亏损。 ![]() 五 行情展望 综合来看,四季度整体来看将是供需双增的格局,猪价承压,暂时缺乏上行驱动。从供应来看,2023年以来产能去化有限,规模场四季度出栏仍维持增量,叠加高位冻品库存以及前期二次育肥出栏,供应压力仍存。伴随着腌腊行情逐步开启,终端消费或可承接部分供应增量。从出栏节奏来看,短期养殖端在悲观氛围下对需求端提振的期待值不高,恐慌情绪易引发集中认价出栏,近月现货偏弱势;而由于近期产能加速去化,远月反映去产能预期,呈现近弱远强格局。整体以逢高沽空为主,建议养殖端节奏性逢高进行套保。后续需持续关注消费恢复及二育出栏情况。 |